伊朗总统的表现似乎变得截然不同,尤其是在应对伊朗核问题时,他的态度显得既积极又微妙。虽然在表面上,亦或在言辞中,给人一种强硬的印象,实际上他的行动和言辞中潜藏着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态度的某种妥协。他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试图迎合特朗普的立场,甚至有意向将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拉入这个复杂的游戏中。
在当地时间的7月25日,这一天对于伊朗与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将在这一天围绕核问题进行重要的会谈。伊朗副外长卡泽姆·加里布阿巴迪对此次会晤表示了高度重视,强调欧洲必须保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能与美国进行联手协商。他明确指出,如果欧洲三国选择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德黑兰将毫不犹豫做出强硬反应,甚至不排除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细心观察近期伊朗的动态,似乎很难相信他们真会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彻底决裂。诚然,可能性并不大。在与英德法三国进行会晤之前,伊朗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表示,愿意欢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代表团在未来两到三周内进行访问。在此之前,伊朗政府曾通过一项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理由是无法保障其核设施的安全。但如今这种态度的转变,似乎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会晤送上一个友好的信号。毕竟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一再主张与西方改善关系,探求通过外交手段获取解除制裁的承诺。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措施对伊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伊朗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与西方妥协的可能。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与西方进行讨价还价所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尤其是在不久前,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加剧,美国甚至亲自袭击了伊朗的重要核设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的妥协姿态很可能会被西方解读为软弱,从而促使其在谴责与施压上更加放肆。
有趣的是,伊朗总统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明确表示他支持特朗普提出的“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的立场。他的原话是:“特朗普说伊朗不应拥有核武器,我们对此表示同意,伊朗国内的浓缩铀活动将会在国际法的框架内进行。”虽然他在后半句中强调了伊朗将继续进行浓缩铀活动,并认为任何关于终结伊朗核计划的言论都是一种幻想,但这种表态在特朗普的视角中显然会被视为一种投降或迎合,这使得美国在面对这样的伊朗时更加肆无忌惮,决不会像以往那样有所顾虑。
伊朗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主动呼吁中俄两国一同发声,强调在《联合国全面行动计划》的框架内,抵制对伊朗制裁机制的滥用。中俄一贯以来反对个别国家随意施加制裁、采取偏袒政策,然而在这种时刻,伊朗这种表态显然是希望能在国际上制造一种牵制,迫使西方国家对其有所顾忌。然而,考虑到当前中俄与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伊朗这番言论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预测的。
可以说,现在的伊朗总统与之前相比,确实显现出某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他虽然早前倡导与美国改善双边关系,但在与以色列、美国的交锋之后,特别是在伊朗多位高级指挥官被斩首,核设施遭受打击的背景下,若他仍然抱有改善关系的想法,这无疑是自欺欺人。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伊朗未来的选择将如何发展,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号。